記者:廖卓怡
外傭居港權風波不只是法律問題,當中還包含了人權、道德和歧視的問題。
因為採訪需要,我們花了兩個星期天派發問卷並進行訪問。出乎意料地,大部分外傭都願意分享她們的故事。外傭工會代表收到我的訪問邀請,竟激動得說了三四次多謝,還反問可否多帶幾個朋友接受訪問。我心裏想,在這之前,大概沒多少個香港人曾如此關心她們吧?
從她們口中得悉,外傭常常受人白眼,或成為僱主的出氣袋,甚至有受訪者試過在超市被港人的手推車不停大力推撞,叫她「死開啦!賓妹!」
一名即將入紙申請居港權的菲傭說:「希望透過成為香港人,獲得港人的尊重和平等對待。」但她隨即表示,明白香港根本容不下那麼多人,會體諒香港的難處。
連菲律賓人都有為我們着想,但我們呢?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,有學者發表「人權不包括居留權」的言論;有人不斷慫恿釋法以推翻法庭判決;政府突然提高對「永久居住地」的審核門檻,令大部分外傭不能獲得申請資格……我看到的是,香港人以法律作擋箭牌,千方百計阻止外傭居港。
作為香港人,我當然也害怕多了人跟我爭資源、爭福利,但政府也應該提供一個合理、公平的審核和篩選程序。即使香港不能給所有外傭一個實質的「名分」,至少,我們可以給予她們多點關心,或是個友善的微笑。